欢迎访问仓山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梁厝村:文风鼎盛 古香古色

来源:福州市政府网 发布时间: 2018-05-22 11:57
加大字体 缩小字体 收藏 取消收藏 打印

  仓山区城门镇梁厝村,地处闽江和乌龙江交汇处,背靠燕山。这个常住人口只有2500多人的小村落,却是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历史名村。这里有座始建于唐朝的千年古刹龙瑞寺,年代比鼓山涌泉寺还要久远;宋代理学大儒朱熹曾在梁厝村讲学,并留下墨宝“贻燕堂”,如今已成为梁氏宗祠的堂号;自宋以来,梁厝村名人辈出,清代名人梁章钜、梁鸣谦,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导弹事业的奠基人梁守槃都出自梁厝;梁厝还保留着35座百年古民居,建三坊七巷时,许多工匠还来到梁厝村取经……

  由福州市委文明办、福州市委农办、福州市文新局、福州市社科联、福州市文联与本报联合主办,安利公司协办的“安利杯”第二届福州最美文化村(社区)评选活动进入尾声,最后一站我们将带读者走进仓山区城门镇梁厝村,去探寻它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 ■本报记者 李馨 林玉和/文 陈暖/摄

  千年古刹宝物流传

  要想寻访梁厝的历史文化之美,去的第一站自然是村中那座千年古刹龙瑞寺。龙瑞寺始建于唐天复元年(公元901年),比鼓山涌泉寺还要早7年。龙瑞寺依次建有山门、天王殿、塔院、大雄宝殿、观音阁、藏经楼等,在布局安排上与一般寺庙并无二致,但细究之下就可发现,原来龙瑞寺中藏有这么多与众不同的宝物。

  其中最吸引人的,无疑是大雄宝殿殿基束腰处那巧夺天工的浮雕石刻。这些石刻都是唐代原件,刻在青梨石上,时光流转千年,虽然有的石刻略有损坏,但整体保存完好,历经岁月风雨打磨,更呈现出一种沧桑之美。浮雕石刻共计12面,雕刻精美绝伦,生动传神,都是难得的艺术珍品。这些石刻反映的内容丰富多彩,有双狮戏球、封侯挂印、八蛮贡象、海族献宝、鲤跃龙门、士子游春等。其中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八蛮贡象,4个栩栩如生的外国人牵着一头大象前来。据陪同采访的梁厝村老人会会长梁训湘介绍,这幅“八蛮贡象”浮雕,和于山白塔唐代青石基座的“八蛮献宝”题材相似,表现的都是闽王王审知对外开放港口,与外商友好往来,促进经济贸易繁荣发展。梁厝村靠近闽江,古时还有渡口和码头,也是福州海上丝绸之路的一个口岸。梁训湘说,以前闽江涨潮时,江水可漫溢至村中,“八蛮贡象”的石雕,表现的正是海上丝绸之路梁厝村对外贸易交流的场景。

  此外,龙瑞寺原来还有国宝级的文物陶制双塔,它们为宋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所立,原本矗立在龙瑞寺大院的东西两边,因为每座塔身还有1038尊佛像浮雕,又被称为“千佛塔”。1972年,有关部门将这陶制双塔移至鼓山涌泉寺的天王殿前,如今已成为涌泉寺的宝物之一。

  走进龙瑞寺大雄宝殿中,依然有僧尼在敲木鱼念经,梵音清透,香火缭绕,顿忘尘嚣。别的寺庙大殿主柱多为圆柱,而此处为独特的瓜楞形,大雄宝殿便是由6根高达4米、周长近2米的瓜楞形石柱支撑而起的。大雄宝殿前还有两口古井,其中一口井水清澈,另一口井水浑浊,被当地人称为“阴阳井”,但为何一清一浊,原因依然是谜。

  梁氏宗祠文风鼎盛

  离开龙瑞寺,走在梁厝村道上,不时会路过一两处年代久远的古厝与古井。在一处名为兜弄里的小巷子里,藏着一口元朝古井,据乡里人说,他们村最早的房子都是围绕着这口井盖起来的。如今,这口井依然还有井水,村民甚至将古井当作神祇一样对待。

  村民对古物的敬畏,让村里很多古厝古井得以较完好地保存下来。除了古井,村中还有35座几百年历史的古民居,大多数建于清朝,保存最早的一栋建于元朝。这些古民居大多占地数亩,结构宽敞,有些大户人家门前还有石狮镇守,别具一格的燕尾檐也是梁厝古民居的一大特色。如今不少老宅已人去楼空,加之年久失修,略显破落。村里人都希望有人投资修缮,以挖掘这些老宅潜在的旅游和文物价值。

  梁厝自古文风鼎盛,在宋代,著名的理学大儒朱熹曾在此讲学。据称,宋代时,梁厝村的始迁祖梁汝嘉、梁如熹曾在燕山脚下创办“梅涧书院”,梁氏兄弟二人爱好理学,便请朱熹前来讲学。朱熹离开时,手书“贻燕堂”三字相赠,后来“贻燕堂”成为梁氏宗祠的堂号,其牌匾高挂于宗祠堂中。

  现在的这座梁氏宗祠,始建于南宋隆兴元年(公元1163年),元朝时经历过一次扩建,增加了戏台、回廊、天井等,形成了今天的规模。2009年,梁氏宗祠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梁氏宗祠正门的两侧墙上,各有一只大象,象身是梁氏族人每家每户贡献一只白酒杯,由数百只白色陶制小酒杯镶嵌而成,独具匠心。宗祠门前左侧还立有“违禁溺女”的石碑,立下族规,严禁重男轻女溺死女婴。

  进入宗祠大门,便可见一方大戏台,上挂牌匾“歌舞升平”。千百年来,每当逢年过节,戏台都会上演闽剧,引得乡亲前来观看。宗祠正堂悬挂有诸多牌匾、楹联以及先贤画像,宋代梁厝村科举隆盛,共有21人中进士,每次开榜时梁氏族人甚多,当时甚至有“无梁不开榜”之说,其文风鼎盛可见一斑。

  值得一提的是,在“贻燕堂”这一牌匾之上,还挂着3个“福”字,它们颇有来历,乃是清道光皇帝的亲笔手书。据记载,梁氏族人梁章钜担任清朝广西巡抚期间,与同为福州人的林则徐一起力主禁烟,政绩卓著,深受百姓拥戴,道光皇帝龙颜大悦,于道光十七年正月初五欣然题下5个“福”字赠予梁章钜。梁章钜将3个“福”字挂于梁氏宗祠中,另两个放置于他当时居住的三坊七巷小黄楼中。人杰地灵名人辈出

  由于先祖有尊师重教的传统,梁厝村历代名人辈出,这个原本并不起眼的小村落,也因为这些优秀的先贤而为众人所知。

  清朝时,除了上文提到的广西巡抚、两江总督梁章钜,还有一人值得一提,他便是梁鸣谦。梁鸣谦是沈葆桢的得力助手,是中国近代史上的科技翻译家,堪与林纾相提并论。林纾翻译文学,而梁鸣谦专攻科技翻译。清末大力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梁鸣谦的科技翻译,为当时引进和使用西方先进技术立下了大功。

  民国时期,梁厝村走出多位政府高官,如国民党海军总司令、国防部副部长梁序昭,国民党“总统府”国策顾问梁敬錞等。新中国建国以来,梁厝村因“一村两院士”而大放光彩,这两位中国科学院院士,其一是物理化学家、曾任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所长的梁敬魁,其二是中国第一任导弹总设计师、中国战术导弹重要奠基人、航天工程技术专家梁守槃。梁厝村目前正在筹建梁守槃、梁敬魁两位院士的专门展厅,以期勉励后人。现在,梁厝村还设立了永盛梁氏教育基金,专门用来激励考上大学的优秀学生,这也让梁厝村尊师重教、文风鼎盛的传统得以延续。

  梁厝村不仅人文灿烂,地理环境也较优越。村庄位于闽江下游,靠江处有湿地500多亩,但目前湿地景观尚无规划。未来如果进一步挖掘开发沿江湿地景观,相信有着浓厚历史文化底蕴的梁厝村将会迎来新的发展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