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仓山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

来源:仓山区 发布时间: 2021-01-18 09:21
加大字体 缩小字体 收藏 取消收藏 打印

  相关政策图解:【图解】过去的2020年,仓山交出了怎样的“成绩单”?带你一图看懂!

  【图解】仓山“十三五”收获满满“十四五”这样规划!

  2021年1月13日在仓山区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福州市仓山区人民政府区长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仓山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0年主要工作和“十三五”工作回顾 

    

  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区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力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坚持“一手抓产业提升,一手抓城建提质”的总体思路,深入开展优二强三提升、城建提质、绿化仓山提质、干事创业提效、营商环境优化五大专项行动,各项工作都取得新进展。预计全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89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89亿元,增长0.1%;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0%;进出口总额267亿元,增长0.04%;实际利用外资12.3亿元,完成年计划的125.5%;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5830元,增长3%;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41亿元,增长-6.4%;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7.2亿元,增长-4.7%;完成市下达的节能减排降碳任务。“五个一批”第二、三季度综合考评分别位居全省第8、第3,招商工作综合考评位居全市第2。一年来的工作成效主要体现在: 

  (一)坚持科学施策,疫情防控有力有效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区委、区政府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运用“网格化+大数据”等方式开展地毯式摸排,创新建立“六个一”“钥匙开门”等工作机制,严格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压紧压实“四方”责任。常态化防控疫情,坚持人物同防,先后开设8个集中医学观察点,重点抓好入境人员、中高风险地区来仓山人员进口冷链食品等防控工作。加强物资保障,累计下达各级财政疫情防控资金5747万元,紧急配备大量检测设备和防护装备,春晖制衣成为全市首家转产医用防护服企业。围绕复工复产,创新企业“指导员”等做法,抽调140多名干部挂钩服务企业,发放失业保险稳岗返还资金1.43亿元,发放一次性稳就业补贴1861.47万元提前兑现工业技改补助资金270万元。疫情防控过程中,广大医务工作者白衣逆行无私奉献各级党员干部坚守岗位、忠诚履职;各界企业家、海内外乡亲捐款捐物、倾情支援;全区人民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共同构筑起疫情防控的坚固防线。2020年1月25日公布首例确诊病例到住院患者清零只用了32天至今无新增本土确诊病例。 

  (二)加快转型升级,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二产加快提质发展。工业园区标准化建设高效推进,金山片、浦上片4工业园区片区控规调整完成公示,园区总体容积率从1.0提高到2.1,提升后可新增高标准厂房近300万平方米金山工业园区橘园片规范提升试点工作快速推进,A地块15万平方米高标准厂房实现主体封顶提前对接32家优质企业入驻,D地块正加快施工,C地块成功出让;奥特帕斯公司自主提升项目开工动建;推动奥体21号、红星农场南侧等5幅地块调整为临时工业用地,总面积1350亩。智能产业蓬勃发展,引进落地大唐网络5G智能高精度定位302个项目、总投资603亿元,完成智能城管平台等十大应用场景建设,智能产业全年产值突破550亿元。生物医药产业快速发展,编制完成产业发展规划,出台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八条措施等扶持政策,引进落地精准与再生医学研究中心101个重点项目、总投资328亿元,生物医药产业“两园两中心”揭牌运营,产业集聚式、园区式发展模式初步形成,产业规模突破150亿元。 

  三产持续发展壮大。加快绿榕商业综合体16个服务业重点项目建设,实现投资97.83亿元,完成年计划的116.1%。平台经济稳步发展,彩食鲜企业购等55个重点平台项目实现销售额355.23亿元。商圈经济持续壮大,开展“惠聚榕城消费季”专项行动通过直播带货、鼓励促销等措施,带动消费242.99亿元;发挥仓山万达广场省级示范商圈优势,打造了万达(金街)市级夜色经济体验示范街,带动爱琴海、万象里等6区级夜色经济街区提升;融侨外滩一号商业综合体试营业。金融招商力度加大,浙商银行福州分行落地试营业。电商产业加速发展,网络零售企业达2389家,网络销售总额189.07亿元、位居全市第1。全年新增提升限上商贸业、规上服务业单位192家。 

  科技创新步伐加快。锐捷网络工业互联网高实时网关等16项市级“百项千亿”技改项目加快推进,累计完成投资16.78亿元,比增65.7%,增速位居全市第4;新申报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79家,位居全市第2;新增科技小巨人领军企业17家,福建吉诺、凯米网络等2家企业入选福建省数字经济领域未来“独角兽”企业,福州交通信息、骏鹏易丰等6家企业入选福建省数字经济领域“瞪羚”创新企业。 

  营商环境不断优化。“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企业开办时限压缩至4个工作小时,老年人优待证发放等6项服务在全市率先实现跨镇街通办;以自贸区为试点,在各县(市)区首推刻章“零费用”服务出台推动工业经济发展41项105条惠企政策兑现各级扶持资金1.6亿元。加强政银企对接,帮助腾龙鞋业等1406家企业获得金融贷款189.3亿元。落实减税降费13亿元。开展“双百双千”增产增效专项行动,全方位精准帮扶310家重点企业,其中308家实现正增长。“一企一议”帮助企业解决问题745个,办结率100%位居全市第1。 

  (三)强化项目支撑,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 

  征迁交地成果丰硕。实施“征地拆迁百日攻坚”行动,大力推进福乐新苑120个项目征迁,完成征迁面积151.36万平方米,净地交地53个项目、5610.17亩。清理批而未供土地4800亩,数量位居全市第1。全年出让土地29宗、共3219.45亩,成交金额440.59亿元,出让面积、成交金额分别占四城区69.64%、59.85%。 

  重点项目加快建设。“抓项目促跨越”专项行动有力推进,世帝封江等229个总投资1694.37亿元的项目开工,项目数、总投资均位居全市前列;三迪创富广场B区等109个项目竣工,完成全年任务的121.1%;正荣观江樾等61个市级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402.28亿元。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全速推进,新建5G基站1325个,“T3出行”网约车平台等18个市级项目完成投资11.06亿元。区属国投公司与中海油合作开发运营的三江口加油站项目顺利开工。 

  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创新“云洽谈”“云签约”等方式,建立区级领导联动招商、“一把手”招商等机制,掀起了“全员大招商”热潮全年引进落地国家管网集团闽投(福建)天然气管道等项目609个,总投资1721.62亿元,其中,50亿元以上项目2个,10亿元以上项目26个,项目总数、重点在谈项目转化落地数均居全市3 

  (四)注重建管结合,城区品质日益提升 

  三江口片区开发加快推进。完成梁福小区等21个项目95.2万平方米征迁。马航洲湿地保护修复工程等5个总投资77.13亿元的项目顺利竣工,梁厝河滨水商业街、嘉里樟岚中心等86个总投资1019亿元的项目正加快建设。福泉高速连接线拓宽改造工程、清凉山消防站等30个公共配套项目建设有序推进,福州学校初中部建成招生,最美区域雏形初显。 

  城市颜值持续提升。完成南二环、三环路、烟台山片区等重点区域新一轮城市品质提升项目442个,淮安路等10条新建、改扩建道路建成通车;完成“十位一体”项目360个,旧康山里等10个老旧小区完成改造提升,后坂公园等75个街头小公园建成开放,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环岛滨江休闲路品质持续提升,完成标识完善、绿化提升等63个项目,滨江走廊更加靓丽。烟台山、梁厝一期、学生街(施埔路)等特色街区正式运营。“绿化仓山提质”行动常态化推进,新种乔木2.3万株,新增绿化面积27.2万平方米,其中南江滨最美环江新增绿化带6公里,总面积214.5亩,打显江透绿“最美”江岸 

  城市管理更加精细。生活垃圾分类全面推进,提升改造垃圾分类屋(亭)330座,推出“公交站牌式”收运线路54条。强化市容管理,全区35条道路纳入“严管街”试点;创新建立市容管理“一户一码”信息化监管平台,提高市容管理智能化水平。电动自行车管理持续规范,累计更换电动自行车新式号牌25.8万面,换牌量位居全市第1。“两违”整治取得实效,在全省率先推行5G无人机“两违”巡查,共拆除“两违”建筑103.56万平方米。 

  (五)加强民生保障,百姓福祉持续改善 

  社会保障精准有力。完成30项为民办实事项目。持续开展公共就业服务专项行动,实现新增城镇就业1.48万人,城镇就业困难对象再就业1107人;疫情防控期间,为企业复工复产接回务工人员3902。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6.02万人、实现应保尽保,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参保12.8万人、参保率87%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37.92万人,参保率98.15%。扎实做好安置回迁工作,建成安置房14580套、共计109万平方米,完成对接选房12685套、共计101.17万平方米。对口帮扶协作成效突出,落实各类扶贫资金8515.2万元,推动大森建材、东升茶叶等项目落地,助力临洮县、周宁县成功脱贫“摘帽”。 

  公共服务不断提升。教育事业优先发展,首山中学等14所中小学(幼儿园)建成投用,新增学位1.9万个;新认定12所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全面完成74所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新增公益普惠学位6800个;创新办学机制,促成城门中学与福州外国语学校合作办学,建成全市首个市属中学教育集团;“壮腰”工程成效初显,区属中学中考优秀率提11.73个百分点。健康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市妇幼保健院新院建成投用,全区13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全部社区卫生服务站实现中医药服务全覆盖。全区14家养老机构实现医养结合。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实施新一轮19古厝保护提升项目,修缮完成闽海关税务司官邸文物10,以及齐氏青砖大厝等历史建筑20处、传统风貌建筑22处;建成陈岱孙纪念馆、陈靖姑信俗文化主题公园,成功举办陈岱孙诞辰120周年、第十三届闽台陈靖姑民俗文化旅游节等活动;举办线上线下群众文化惠民活动270场。文体设施持续完善,完成30个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55处体育设施建设。 

  安全稳定有效维护。深入开展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行动,摸排各类生产经营单位和场所1.73万家次,整改隐患4973项。开展房屋结构安全排查整治,排查房屋49.12万处,整治隐患2619处、群租房1433套。深化普法依法治理工作,通过“七五”普法省级验收。加大信访工作力度,化解信访积案38件“已拆未签”个案化解391件、比增5.4%。圆满完成第三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第六届“海上丝绸之路”(福州)国际旅游节等重大赛事活动保障任务。 

  (六)着力改进作风,政府自身建设切实加强 

  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强化先进理论武装,巩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扎实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二、三卷以及《习近平在福州》等系列采访实录,传承宝贵思想财富激励广大干部担当作为。弘扬践行“马上就办、真抓实干”优良传统,聚焦工作不实等10个方面突出问题,开展专项整治,落实干事创业提效“11条措施”,干部作风持续好转。坚定不移查纠“四风”,严肃查处顶风违纪问题6起6人,实施效能问责8人。自觉接受区人大、区政协监督,坚持向区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向区政协通报情况,办复区人大代表建议122件、区政协委员提案129件,满意率均达100%。 

  同时,统计、审计、物价、侨台、外事、档案、慈善、地方志、红十字、精神文明、民族宗教、妇女儿童等事业加快发展,国防动员、人民防空、双拥共建、民兵预备役、退役军人服务等工作也取得新进展。 

  各位代表,2020年各项工作的圆满完成,标志着“十三五”规划的顺利收官。回顾过去的五年,我们凝心聚力、奋力拼搏,敢于担当、勇于争先,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五个一批”考评7次进入全省前十,实现全市绩效考核“八连优”,先后荣获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区、全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区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区、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五年来,我们始终注重强产业调结构,经济实力大幅跃升。地区生产总值485.85亿元提高到预计890亿元,总量排名从全省第18位上升至13位,增速连续四年保持全市第一梯队。工业园区标准化建设成效显著,智能产业、生物医药产业两大主导产业加快发展,规上工业总产值从793.82亿元提高到预计1030.81亿元、增长29.85%,平台经济、商圈经济等现代服务业跨越提升,规上服务业营业额从19.9亿元提高到预计158.8亿元、增长了近7倍,三产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从2015年的43.6%提高到预计60.1%。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总量从12.07亿元提高23.5亿元,年均增长18.9%,投入强度连续五年位居全市前2。建成省级重点实验室3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7家。高新技术企业总数从61家增加到预计340家,总量位居全市第2。 

  五年来,我们始终注重改革谋创新,发展活力持续激发。行政审批事项平均办理时限压缩至法定时限的19.6%,全区“最多跑一趟”和“一趟不用跑”事项比例分别达到98%和73%。完成区属国企集团化改革,国有资本经营收益连续5年增长速度均超30%。自贸区福州片区南台岛区块推出72条改革创新举措,“微电子税务局”“金融纠纷诉调对接平台”等3项创新举措在全省复制推广。土地出让模式不断创新,全市首例村集体用地建设租赁住房项目联建村地块、全市首例“先租后让”产业用地东扩企业3#地块成功出让。 

  五年来,我们始终注重抓统筹提品质,城区面貌焕然一新。项目征迁全力推进,完成三叉街旧改等380个项目征迁,交地超4万亩、拆迁1472.77万平方米,征迁工作位居全省、全市前列,征迁“铁军”精神得到省、市高度肯定。三江口片区塔吊林立、钩机轰鸣,海峡文化艺术中心、三江口大桥等17个项目建成投用亚升集团总部等26个优质项目成功落地。城市功能配套持续完善,地铁1、2号线开通运营,南台大道等180余条道路通车运行,建成公共停车场56个,新增停车泊位7014个。“绿化仓山提质”行动成效显著,飞凤山公园、高盖山公园等6个生态公园建成开放,全区新增绿地面积178.02万平方米,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5.6平方米,较2015年增加了2.1平方米,提高了15.6个百分点。水系综合治理全面推进,完成41条主河道和20条支流征迁交地,拆迁165万平方米完成白湖亭河等44条河道治理,建成滨河步道约150公里,打造了流花溪、台屿河等一批样板河、网红河,实现内河水清、河畅、岸绿、景美。 

  五年来,我们始终注重办实事惠民生,人民生活更加幸福。坚持民生为本,累计投入民生事业资金145.77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9.12%。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32296元提高到预计45830元。完成为民办实事项目162项。完成3.5万套、300余万平方米安置回迁,基本解决困扰多年的逾期安置问题。加快补齐教育短板,新建、改扩建中小学校26所,新开办公办幼儿园19所,新增学位3.5万个;认定普惠性民办幼儿园45所,学前普惠学额覆盖率从34%提高到85.19%。健康事业快速发展,新增市妇幼保健院新院等120家医疗机构,千人均医生数、注册护士数分别提高1.19人1.98人达到3.76人、4.85人;建成居家养老服务中心14个,新增养老机构5家,每千名老年人床位数达50张、位居全市前列。深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三年共打掉黑恶团伙29个,综合打击质效位居全市第2。 

  各位代表,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坚强领导下,全区人民团结奋斗、社会各界大力支持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区人民致以崇高的敬意!向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离退休老同志,向驻区部队指战员、武警官兵、公安政法干警、消防救援队伍指战员,向关心支持仓山发展的港澳台同胞、海外乡亲和社会各界人士致以衷心的感谢!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发展中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是:主导产业不强、龙头企业偏少、产业链不够完善、产业集中度不够高;新兴产业的示范引领作用不够,创新对发展的支撑能力不足;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还有待提升,生活垃圾分类、“两违”管控、城中村改造等工作任务还很艰巨;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配套与人民群众的需求还有差距;个别干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现象仍有发生,等等。对此,我们将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十四五”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 

    

  根据《中共仓山区委关于制定仓山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区政府编制了《福州市仓山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提出了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定位目标和重点举措。 

     “十四五”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深化改革,坚持系统观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助力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3820”战略工程思想精髓,全面融入新发展格局,落实市委、市政府九大专项行动,铸造三张金质名片,在更高起点上加快建设繁荣美丽开放文明的新时代新仓山,奋力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城市先行示范区。 

  主要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8%,经济增速始终保持在全市第一方阵,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提65%以上,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以上。到2035年,率先实现全方位高质量发展,建成繁荣美丽开放文明的新时代新仓山,打造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城市先行示范区。 

      今后五年,我区将重点抓好以下五个方面工作: 

  一是突出创新引领,打造强劲发展引擎。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坚持扩大开放,发挥“六区叠加”优势,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助力打造国内大循环的重要节点和国际国内双循环的重要通道。深化对台交流合作,引导和支持重点台资企业推进强链补链和科技创新,吸引台湾青年来仓山就业创业,助力打造台胞台企登陆第一家园。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力争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总量年均增长20%以上;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高新技术企业突破600家,“专精特新”企业达50家以上 

  二是突出产业提质,打造创新经济中心。坚持“扶引大龙头、培育大集群、发展大产业”的思路,深入实施工业园区标准化建设行动,建成高标准厂房150万平方米以上壮大智能产业、生物医药产业两大主导产业,力争建成规模超千亿的智能产业集群、规模超五百亿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建设总部经济、平台经济、现代商圈、枢纽经济等4个集聚区打造区域消费中心,助力福州加快建设消费中心城市。 

  三是突出文脉传承,打造海丝文化高地。深入挖掘怀安窑址、严复文化、陈靖姑信俗文化等海丝文化资源。推进烟台山历史风貌区拓展提升,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打造国家历史文化街区;同步推进螺洲、梁厝、阳岐、林浦等历史名镇名村、历史风貌区拓展提升。发挥全市唯一的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及海峡奥体中心、会展中心、文化艺术中心等平台优势,大力发展“体育+”“休闲+”“文化+”“旅游+”等业态,形成文体旅融合发展的大消费产业链。 

  四是突出区域统筹,打造宜居宜业城区。坚持高起点规划、高速度拆迁、高标准建设,打造产城融合的现代化城区加快“四线一片”等重点区域旧屋区和城中村连片开发,交地2万亩以上,征迁2200万平方米以上,腾出更多发展空间。推进三江口“最美区域”开发建设,打造美丽福州示范区、美好生活样板区、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对未拆迁的城中村实施精准改造,建设都市型美丽乡村。实施城市缓堵、老旧小区整治、“绿化仓山提质”等专项行动,不断完善市政配套设施,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打造高品质中心城区 

  五是突出以人为本,打造幸福之城样板。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民生问题,持续增进民生福祉。强化就业优先政策,稳步提升居民收入水平。推动基础教育实现更高水平的均衡发展,力争新增校舍面积43万平方米以上、学位2.75万个以上,满足更多新福州人子女的教育需求。提升健康服务水平,丰富医疗资源供给,力争千人均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达到7张以上;打造一批高端养老项目,构建“低端有保障、中端有市场、高端有选择”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深入贯彻落实“三个如何”重要指示精神,构建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开放共享的基层管理服务平台,打造先锋村、金洲社区等一批标杆村(社区),提升基层治理现代化水平。 

    

  三、2021年工作安排 

    

  2021年是全面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根据当前宏观形势,初步确定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0%;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增长5.0%;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0%;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0%;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5%;实际利用外资增长3.0%,进出口总额增长1.0%,完成市下达的节能减排降碳任务。 

     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着重抓好以下五个方面工作: 

  (一)坚持“优二强三”,着力壮大经济实力 

  加快园区标准化建设。抓好工业园区、工业互联网“一实一虚两大平台建设。深化金山工业园区橘园片试点工作,同步推进其他片区改造提升,推动橘园片C、E地块及特力林、青大纸业等优质企业自主提升项目开工动建,建成新区功能区科技大楼、橘园片D地块等高标准厂房40万平方米以上。实施工业互联网“十百千万”工程,引导星网锐捷等企业创建省级工业互联网应用标杆,实施“两化融合”项目5项,新增企业“上云上平台”30家以上。加快完善园区教育、医疗、住房保障等基础配套提升园区承载力和服务水平。 

  促进制造业提升发展。发展壮大智能产业,以举办第四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为契机,深化实施智能产业“12510”行动体系鼓励线上教育等新业态发展,力争全年引进智能产业项目350项以上,实现产值超630亿元,建成数字应用示范场景30个,打造智能产业特色集聚区和智能应用先行区。加快发展生物医药产业,全力申报国际医疗综合实验区,力争全年引进生物医药产业项目100项以上,产业规模突破200亿元。以智能制造引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依托工业富联等科技平台,赋能装备制造、纺织鞋服等传统产业智能化升级;实施市级重点工业技改项目10项以上,完成投资20亿元以上扶持壮大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突破300亿元。 

  推动服务业跨越发展。以新业态新模式为引领,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提升三产发展层次和水平。着力发展总部经济,推动恒安集团区域总部、中交城等项目落地。加快发展商圈经济,推进正祥万达广场开业运营,加快SM白湖亭城市广场等项目动工推动打造白湖亭等一批商业步行街;持续开展“惠聚榕城”等特色促消费活动,提升发展夜色经济,挖掘消费潜力。推进平台经济发展,培育壮大富平供应链等平台项目,力促抖音直播生态园项目落地,力争平台经济项目数突破30个以上、纳统销售额突破250亿元。支持纵腾网络等跨境电商领军企业做大做强,带动跨境电商小镇建设,打造东南地区最具吸引力的跨境电商生态圈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在义序机场周边加快打造区域性城市快递物流中心。加快发展枢纽经济,推进火车南站TOD新城城市设计编制推动项目尽快征迁建设 

  强化项目支撑带动。不断完善区级重点项目库,加强项目储备和动态调整,形成“五个一批”滚动接续的良好态势。开展“抓项目促提升”专项行动,加快军民融合现代化产业科技城等175个总投资2400亿元的项目建设,力争新开工140个项目以上,竣工88个项目以上。加快5G智能岛等项目建设,力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成效走在全市前列。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持续落实全员大招商、“一把手”招商、“云招商”、招商竞赛等有效机制,推行“龙头企业开单、政企联动招商”模式,探索实行“一长两图两库”产业链招商工作法,集中力量引进一批龙头企业,力争全年落地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等招商项目500个以上、总投资1200亿元以上。 

  (二)坚持改革创新,着力释放发展动能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加快落实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推进区属国有企业兼并重组、做大做强。推进自贸区先行先试,积极争取自贸区扩区,推出3项以上创新举措。加快投融资改革,探索通过申请专项债、上级资金补助、PPP等模式,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灵活运用租让结合等多种方式降低企业用地成本。深化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股份合作制改革,探索利用村集体资金参与工业园区标准化建设、利用村集体用地建设公共租赁住房等办法,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以建设“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为契机,在叶厦村、胪厦村率先打造都市型美丽乡村,消除安全隐患,提升宜居品质。 

  坚持创新驱动发展。依托工业园区进行规范提升,推动建设财茂生物医药科技园等一批创新平台,打造一批孵化器、众创空间,加快高新技术产业集聚。依托北京大学北斗网格智能空间协同创新实验室、省微生物研究所区内外众多高校和科研院所,加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推动一批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鼓励、引导企业加快突破一批关键技术,大力培育“独角兽”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力争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60家以上。 

  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实施优化营商环境4.0版改革,完善“园区办”“打包办”“全城通办”等服务,力争“一趟不用跑”事项比例提升至75%以上、即办件比例提升至50%以上。加大企业帮扶力度,巩固拓展减税降费成效,用好培育龙头企业等省、市、区各项惠企政策,制定出台稳外贸、扶引总部经济等一批新的产业扶持政策,鼓励企业做大做强。实施中小企业梯度培育行动,引导“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实施扶持企业上市“金仓计划”,推动锐捷网络、智永信息等企业上市。强化金融风险防控,严厉打击各类非法放贷行为,规范金融市场秩序。 

  (三)坚持融合发展,着力提升城市能级 

  提速征迁交地。围绕三江口片区、“四线一片”等重点区域,加快旧屋区和城中村改造推进白湖北园、高宅49个项目征迁,力争全年交地3000亩以上,出让土地15宗、1000亩以上。清理批而未供土地3300亩以上。 

  加快三江口片区开发。推进梁厝特色历史文化街区二三期工程亚升总部等重点项目建设,加大总部经济、商贸服务、现代金融、会展、文旅等重点领域招商力度,构建复合多元的滨江一线产业带。优化市政交通体系,实施樟岚南北片区道路工程等15个道路项目建设,加快地铁4、5、6号线建设。推动南江滨生态公园、南江滨东大道绿化带等项目建设,提升人文生态环境,加快最美区域建设。 

  完善城市功能。加快推进基础配套设施建设,新建、扩建前横南路南段等41条道路,建成道庆洲大桥、洪塘大桥等一批重大项目;新建街头小公园30个,新建、改造雨污管网11公里,实施缆化下地10公里以上;推动橘园洲立体停车场等项目建设,新增停车泊位600个以上;提升改造公厕10座;动建金榕南路等城市管理综合体项目,建成义序建筑垃圾资源化项目,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 

  优化城市管理。巩固水系综合治理成效,加快义序河等7条河道、马洲河支流等12条支流治理完成46个入河排污口分类整治。全面落实城区内河“行政+企业”双河长机制,深入开展“河长日”活动,强化河道日常巡查,力争主要流域水质优良比例不低于90%。加强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全面推行农村垃圾干湿分类,完善督导考评机制,力争综合排名进入全市前3。打好治理违建攻坚战,严控“两违”增长,逐步消化历史存量。加强综合行政执法,抓好渣土管控、电动车管理、市容环境整治等工作,着力解决城市顽疾。 

  提升城市品质。以举办第44届世遗大会为契机,实施金山流花溪片区街区综合提升104项品质提升“十位一体”项目。推进“两江两岸”环境提升,实施岸线整治、夜景照明等12项品质提升专项行动,在花海公园、会展中心等区域打造4个精品景观段。推动栢联花园等10个老旧小区整体改造提升。开展新一轮古厝普查登记和保护利用专项行动,加强林浦、阳岐等文化史迹的保护修复,打造一批古厝活化利用精品案例。深化“绿化仓山提质”行动,实施阳岐公园二期(北)等50处绿化项目建设,加快建设美丽仓山。 

  (四)坚持共建共享,着力保障改善民生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实施25项为民办实事项目。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推动社会保险工作稳步发展。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全年新增城镇就业1.35万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1500人。加大安置回迁力度,建成安置房40万平方米以上,安置回迁30万平方米以上,力争不产生新的逾期安置问题;加快公共租赁住房建设,解决不同层次群众的住房需求。巩固东西部扶贫和山海协作扶贫工作成果。 

  推动教育优质发展。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加快”,持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加快补齐教育民生短板,建成岚湖小学等4个项目,开工建设三江口小学等12个项目,新增学位5310个;开办金山中心幼儿园分园等5所公办幼儿园,新认定5所以上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新增学前普惠学位4000个以上。开展教学质量提升行动,实施“优质学校、优秀校长、优秀教师”带动工程,探索完善集团化办学、联合办学机制,全面提升办学水平。加大教育人才引进力度,健全师资培训培养机制,全面提升教师队伍能力素质 

  提升群众健康水平。常态化开展疫情防控,建成区核酸检测实验室。持续推进省立医院金山院区二期、孟超肝胆医院(金山院区)等6个省、市优质公立医院建设,动建区公共卫生服务中建设投用临床辅助诊疗等智能化系统,力争村卫生所智能化服务全覆盖、村卫生所业务用房达标率95%以上。完善养老服务体系,持续推进居家社区养老服务集成改革,办好区社会福利中心,新建1家民办养老服务机构、1所农村幸福院。 

  繁荣发展文体事业。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建成阳岐风光带等一批项目,大力发展旅游经济。启动烟台山拓展提升工程,打造一批世遗精品旅游路线,持续扩大烟台山国际影响力,让烟台山成为市民休闲的好去处、外地游客认识福州历史的好地方。加大对陈靖姑、陈岱孙、严复等仓山名人的文化内涵挖掘和宣传推介力度,提升陈靖姑民俗文化旅游节办会层次,举办严复逝世100周年纪念活动,打造仓山特色文旅新名片。进一步挖掘茉莉花茶文化内涵,开工建设春伦世界茶港项目,做大做响茉莉花茶文化品牌。新建、改造各类体育设施40处以上,配合办好福州国际马拉松赛等重大赛事活动。 

  维护社会安定稳定。推进市域社会治理体系现代化,加快数字社会、数字政府建设,完善“三级网格化管理体系”,健全社区管理和服务机制,打造一批标杆社区,为居民提供优质服务,建设“人民城市为人民”示范品牌。落实“四个最严”要求,守住食品药品安全底线。持续加大信访积案和矛盾纠纷化解力度,推动全区积案和“已拆未签”个案分别再化解30%、60%以上。继续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房屋结构安全专项治理三年行动,坚决防范和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 

  (五)坚持务实担当,着力建设服务型政府 

  强化政治建设。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始终将政治建设摆在首位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不断提高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把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落实到政府工作的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确保上级各项决策部署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到位。 

  强化责任担当。大力弘扬 “马上就办、真抓实干”优良作风,落实干事创业提效“11条措施”,引导广大干部比学赶超、争先进位。发扬斗争精神,勇于直面困难,着力破解“难硬重新”问题,推动发展取得更大实效。坚持改进工作方法,用好区领导挂钩服务企业、“一企一议”等工作机制,践行一线工作法、项目工作法,推动各项工作提速增效。坚持严管与厚爱结合、激励与约束并重,营造全区上下激情创业、勇于担当的良好氛围。 

  强化依法行政。深入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严格遵守宪法和法律,规范行政决策程序,确保各项工作在法治轨道上全面推进。主动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区政协的民主监督,广泛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各人民团体、社会各界人士的意见,高质量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深化政务公开,自觉接受舆论监督、群众监督,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强化廉政建设。认真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严格遵守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持之以恒纠治“四风”,坚决惩治腐败和侵害群众利益等问题。倡导厉行节约,深化零基预算管理改革,压减“三公”经费支出。强化审计监督,推进审计全覆盖。 

  各位代表,崭新蓝图已经绘就,发展号角催人奋进。让我们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敢担当、抓落实、提效率、比成绩,确保“十四五”顺利开局,奋力开创新时代新仓山建设新局面,福州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城市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