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仓山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仓山区全面改薄工作自评报告

来源:仓山区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 发布时间: 2017-09-28 17:55
加大字体 缩小字体 收藏 取消收藏 打印

 

    根据《福建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办公室关于印发福建省全面改善义务教育薄弱校基本办学条件工作专项督导实施方案的通知》(闽政教督办[2017]16号)的要求,现将我区“全面改薄”专项督导自评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面改薄”工作完成情况

   (一)进展成效

1.大力推进校园校舍建设。在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目前我区全面改薄工作正在按照计划快速推进。目前区域内学校的普通教室均能满足基本需求且均配齐配足了功能教室。义务教育薄弱学校的年度校园校舍建设项目竣工率、室内采光照明等评估均符合标准。同时我们利用暑假时间对全区学校的办学条件再次进行了全面整改,确保新学期全部区属学校的室内安全、体育活动条件、升旗条件等均能达到规范要求。此外,安排于2016年实施的薄弱校改造项目第十二中学教学楼建设已经于2016年6月竣工验收,提前完成了全面改薄目标。

2.教学基本设施设备齐备。全区学校教学仪器配备达到省颁2007年标准。学校生均15册以上的图书馆,每年递增新书不少于生均1册,学校购书均要求老师参与选书,保证采购正版图书。已完成全区中小学校学生课桌椅的配备,达到每生1人1位1椅(凳)标准。已完成全区中小学校每间教室的黑板配备,并按照国家标准予以配置满足教学需求。全区中小学已全部完成开水供应设备配置。所有设备的采购工作均严格按照省、市、区的采购文件要求执行,程序规范,采购的设备质量达标,符合教育教学需求,已全部完成年度购置计划。

3.提升农村信息技术水平。我区农村学校普通教室已实现多媒体全覆盖,2015年底已提前实现班均宽带10M的标准。全面完成并超过小学2人1机、中学1人1机的标准。全体教师和小学四年级以上学生及中学生在福建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人人通空间)注册。建设“仓山云课堂”互动教学平台,将名校名师资源辐射到农村学校。完成仓山教育城域网建设,并整体接入福州市教育网及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共享省市数字教育教学资源。

    4.着力校园人防、物防、技防和消防建设。全区学校配齐配强安保人员和专职校园保安,严格落实校园门禁及安保制度;各校围墙围栏、防冲撞、防汛应急等设施设备齐全,同时严格按《中小学、幼儿园安全技术防范系统要求》,不断提升技防设施的配备,重点保证校门口、宿舍等重点部位监控探头正常使用,并每月定期及不定期测试。学校消防栓、灭火器、疏散标志等设施设备健全,每月落实“定点定人定期检查”的三定制度,确保学校医务室和学生宿舍配齐配足急救箱和相关药品。

5.有效控制大班额问题。近年来,随着大批进城务工人员的涌入与大量安置房、保障房项目的落户,造成我区生源逐年剧增,教育配套资源严重稀缺。全区小学仅随迁子女数就从2011年的19463人,上升为2017年的32819人,七年来增长68.6%。区属学校接收的随迁子女数已占全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总数的53%,占全市五区随迁子女总数的33.57%,居全市首位。随迁子女生源的爆增导致大班额问题难以破解。2017年,仓山区共计63所公办小学,1225个班级,56人以上班额数是155个,占比12.65%。相比2013年,全区共912个班级,56人以上班额数是157个,占比17.21%。大班额现象正实现逐年下降,力争2020年全部消除大班额比例。本年度区属中学没有56人以上的大班额。

6.加强控辍保学工作。2016-2017学年中,全区属12所中学仅有32位学生辍学,年辍学率为0.34%,各校都能认真贯彻落实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法,加强控辍保学措施,确保成效。学校建立辍学生报告制度和控辍保学目标责任制,使控辍保学工作正常化、制度化;区教育局为促进学校主动抓好控辍工作,多方位运用巩固率的结果。

7.不断提高师资队伍素质。乡村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已按照城市标准统一核定,小规模学校编制按照生师比和班师比相结合的方式核定,现阶段减编控编政策之下,教职工编制保持不变。我区通过临时聘用教师缓解学校缺员压力,要求由学校与区劳务派遣公司签订劳务派遣协议,再由区劳务派遣公司与临聘教师签订劳动合同,加强临聘教师队伍的规范管理。推进县域内校长教师校际交流轮岗,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校际交流轮岗比例每年都达到10%以上。落实乡村教师生活补助制度,实施乡村教师生活补助和乡镇工作补贴制度。制定招考计划时,优先考虑补充乡村教师,保障农村学校开齐开足各类规定课程。实行城乡学校统一的岗位结构比例,提高乡村学校的岗位数量。实行全员培训,全体乡村教师按规定学时进行岗位培训。建立并落实乡村教师荣誉制度,开展最美乡村教师评选活动,在评先活动中向乡村教师倾斜。

8.着力“平安校园”创建。全区各校按照《仓山区中小学幼儿园成立护卫中小学生(幼儿)平安志愿者队伍方案》,推出“三重四制”强化校园安全工作:“三重”是指对重点人群、重点区域、重点时段高度重视,集中主要精力落实群防群治;“四制”指建立“责任制、清单制、督查制、挂钩制”,把学校安全及综治工作职责落实落细。各校因地制宜组建平安志愿者队伍,共同开展平安宣传,劝导校园及周边上、放学高峰期交通不文明行为,排查发现和报告校园及周边安全隐患和矛盾纠纷,参与协助处置校园及周边突发事件等等,为全面创建“人人参与平安、人人共享平安”的校园环境提供重要保障。仓山区教育局自2012年至今,每年均被评为全市教育系统安全工作先进单位。   

(二)保障体系

    1.强化改薄组织领导。我局联合发改局、财政局、政府教育督导室等部门成立了仓山区全面改善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领导小组(仓教[2015]15号),由区分管领导任组长,区教育局陈树仁局长等任副组长,下设改薄办公室,由区教育局局长任办公室主任,抽调了熟悉项目管理、数据统计的人员集中办公。根据薄弱学校建设任务又分为校舍建设组、设备采购组、督查调度组三个工作小组,分工协作,共同抓好工程实施。制订下发了《仓山区全面改善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实施方案(2014—2018)》,进一步明确了建设任务。全面改薄工作由分管教育的副区长主抓,定期召开推进会议。针对金山新区、东部新城学校建设中的土地、拆迁等问题,建立了区级领导拆迁包片负责制,区政府财政、发改等部门积极履行职责,为全面改薄工程大开“绿灯”,保障了工程顺利实施。财政部门积极落实投入政策,多渠道筹资,将工程建设资金列入预算,强化资金管理、专款专用;发改、建设等部门为改薄项目简化手续、服务保障,有效推进了我区改薄项目的顺利实施。

    2.强化资金保障力度。2014-2017年我区严格按照项目规划,及时足额下拨改薄专项经费,具体如下:2014年省级资金216万元;2015年省级资金224万元,区级配套1000万元;2016年省级资金286万元,区级配套1000万元;2017年省级资金89万元,区级配套500万元。同时我区改薄资金管理和使用严格按照《福建省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依法依规履行基本建设程序,严格执行相关建设标准和要求,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严格执行政府采购程序,确保采购质量。

   (三)公开公示

    健全政府信息公开机制,在区政府网站开通了公示公告栏、工程招投标栏,专门用于公开建设项目的招标公示、中标公示、流标公示,确保基建项目公开、透明、规范运作,杜绝暗箱操作。

    二、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虽然我区“全面改薄”工作已基本完成,但在推进中也确实存在一些困难和阻碍。主要体现在:

    1.学校建设项目涉及的征迁难度大。在改薄规划中,一些农村学校地处村镇中心位置,涉及征用的土地和拆迁问题很复杂,尤其是城区学校,随着经济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区人口剧增,学校扩建、新建力度加大,土地需求量较大,且土地指标控制严格,土地征用、拆迁难度大。项目前期报批往往涉及部门多,历时长达一年。

    2.地方财力压力较大。全面改薄的主要资金来源于区级财政,仓山教育是大口,教育经费支出占比已达到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的三分之一,学校建设所需要的资金量更是巨额,区财政压力较大。

3.改薄项目与考核出入大。“全面改薄”工作周期长,规划项目多,由于受土地、居民拆迁、学校生源变化等因素影响,导致出现有些规划项目推迟、提前、无法实施或已实施但未纳入规划的情况,若按年度规划项目进行考核则与实际改薄工作产生一定出入。

4.控制大班额难度大。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与计生政策的全面放开及大量进城务工人员的涌入,我区义务教育阶段生源逐年剧增,教育配套资源严重稀缺,学校建设速度无法同步跟进生源增速。为确保适龄儿少有学可上,只能在有限的教育资源上,通过增容扩班解决入学问题,导致大班额状况难以得到有效控制。

    三、有关建议

一是放宽教育建设用地审批指标。针对学校建设用地出台专门的土地政策,合理根据各地的人口数量和实际需求,专题下达教育建设用地指标。

    二是加大上级资金奖补力度。中央、省进一步加大全面改薄资金奖补力度,以保证工程的顺利实施。

    三是应及时调整改薄项目规划。鉴于学校基建工程涉及到选址、征迁,过程复杂,经常造成项目调整,建议适时调整规划,按完成总量进行考核,避免按年度项目考核,信息不实不准的状况。

     四是加快教育事业科学布局规划和学校建设。坚持把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纳入人口综合管理体系,纳入义务教育发展整体规划。根据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数量、分布及其变化趋势等情况,按照学校数量适当、区域布局合理、办学规模适度的要求,以常住人口为基准合理规划学校布局,建设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实施学区调整、撤点并校,坚持先建后撤、平稳过渡,先行落实分流措施,确保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正常入学不受影响。

五是建立随迁子女“积分制”入学制度。按学校实际情况设置招生计划数,并以外来务工人员居住、工作、缴交社保的年限作为条件,对符合积分入学基本条件的随迁子女进行量化排序。按照位次招收入学,实现生源合理分流,缓解决生源爆满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