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仓山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仓山区全面推行河长制实施方案

来源:中国福州门户网站 发布时间: 2017-04-10 10:30
加大字体 缩小字体 收藏 取消收藏 打印

  全面推行河长制,是完善水治理体系,保障水安全生态的制度创新;是发挥地方党委政府主体作用,统筹解决水问题,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河湖生态新格局的重要举措;是落实绿色发展理念,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的必然要求。为全面推行河长制,进一步提升我区河流保护管理水平,根据中办、国办《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和《福建省全面推行河长制实施方案》,结合我区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目标 

  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大胆探索、先行先试,以更高的要求、更严的标准、更实的举措全面推行河长制,实现组织体系全覆盖、保护管理全域化、履职尽责全周期,做到有专人负责、有监测设施、有考核办法、有长效机制,进一步构建责任明确、协调有序、监管严格、保护有力的河流保护管理机制,维护河流健康生命,实现河流功能永续利用,为加快建设宜居宜业新仓山提供支撑保障。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妥善处理河流保护管理与开发利用的关系,促进河流休养生息,维护河流生态功能。 

  (二)坚持党政领导,统筹协调。严格落实党政领导负责制,实行党政同责,构建组织体系,明确工作责任,加强部门联动;遵循生态系统整体性系统性及其内在规律,将流域作为管理单元,统筹上下游左右岸,提高综合治理成效。 

  (三)坚持问题导向,属地管理。针对区域和流域实际,加强分类指导,突出一河一策,建立健全长效机制,着力解决河流保护管理突出问题;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要求,协调各方力量,落实属地责任。 

     (四)坚持强化监督,全员参与。依法治水管水,加强督察考核,严肃责任追究,强化社会监督;把绿色发展新理念纳入村规民约、文明守则,广泛动员社会参与,营造全社会关心保护河流的良好氛围。 

  三、主要任务 

  (一)加强水资源保护。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实行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强化“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的刚性约束,严格水功能区管理监督,控制排污总量和污染项目审批。 

  主要任务指标是到2020年全区用水总量达到市级下达控制指标;农田灌溉水有效系数提高到0.58以上;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到4.2立方米以下,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70%以上,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85.5%;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控制在12%以内,达到国家节水型城市标准要求(责任单位:区发改局、区农林水局、区城建局、区环保局、区经信局、市国土局仓山分局、各相关镇街) 

  (二)加强水污染防治。落实《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明确防治目标和任务,实行水陆统筹,强化联防联控,加强综合治理和入河污染源排查,优化入河排污口布局,严格环境准入,主要流域上游区域严控新、扩建水污染物排放量大或排放有毒有害污染物的项目建设,取缔不符合产业政策、严重污染水环境的“十小”企业,推进城镇生活、畜禽养殖、水产养殖、农业面源、船舶港口等污染防治,以及重点行业清洁改造、工业集聚区污染集中治理,改善水生态环境质量。 

  主要任务指标是到2020年,全区继续保持全岛禁养,主要农作物(瓜果、蔬菜等)化肥、农药使用量实现零增长减量化,化肥、农药利用率均达到40%以上,全区污水处理率达到95%,各类开发区和工业园区污水基本实现全收集全处理,城镇污水处理设施达到相关排放标准或再生利用要求;重点工业行业清洁化审核工作全面完成,工业污染源监测实现与全国污染源监测数据管理信息系统连接,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测和异常报警机制基本建立。(责任单位:区农林水局、区城建局、区发改局、区环保局、区经信局、区市容局、市国土资源局仓山分局、各相关镇街) 

     (三)加强水环境治理。加强河流水域岸线管理保护,加强黑臭水体治理、生活污水垃圾处理、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违法建筑和排污口清理。按照水功能区确定各类水体的水质保护目标,建立健全水环境风险评估排查、预警预报与响应机制;严禁侵占河道、非法采砂、随意调整和侵占河道岸线等行为。 

  主要任务指标是到2020年全区主要流域水质优良(Ⅲ类以上水质)比例总体达90%以上,区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优良比例总体高于98%;区内河黑臭水体基本消除,黑臭水体均控制在10%以内,地下水质量极差的比例控制在10%以内。所有镇(街)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实现全覆盖,行政村(居委会)生活垃圾治理常态机制基本建立,75%以上行政村(居委会)生活污水得到有效治理,乱占乱建、乱排乱倒、乱采砂、乱截流等“四乱”现象得到有效遏制。(责任单位:区农林水局、区城建局、区环保局、区市容局、市国土资源局仓山分局、各相关镇街) 

     (四)加强水生态修复。推进河流生态修复与保护,开展河流健康评估,落实空间管控,加强闽江、乌龙江流域仓山段和全区内河河道“毛细血管”治理,加强水土流失预防监督和综合治理,推进安全生态水系建设,完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 

   主要任务指标是到2018年,积极配合市直部门完成流域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的河道岸线和河岸生态保护蓝线划定工作2020年,区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基本实现水质自动监测;将地下水作为战略和应急水源,逐步取消城镇饮用水地下水源;水土流失率降至8%以内,森林覆盖率达到7.8%,河道保洁实现全覆盖。(责任部门:区农林水局、区城建局、区环保局、区财政局、市国土资源局仓山分局、各相关镇街) 

   四、整治重点 

   结合我区水系实际情况和存在的问题,整治的重点工作是河道保洁、除黑除臭及防洪排涝等,确保河清水畅。重点围绕:①保洁。加大河面巡查与保洁力度,组织开展乱倾倒渣土、垃圾等专项整治行动,严防“牛奶河”“死鱼”等问题的发生。②治污。治水先治污,坚持“控源、截污、纳管”,重点排查敏感区域的重污染行业涉重金属企业,由河及岸追溯污染源头。要以养殖污染为核心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整治,严格落实禁养区制度,该关闭的关闭、该拆除的拆除。要按照城区水系综合治理行动要求,推进内河和黑臭水体整治工作。③治乱。集中力量,整治乱占乱建、乱填乱倒等河道乱象。特别是要结合沿河景观整治工作,对沿河占地建房的,必须坚决退地于河、退房于河。④治涝。要突出城区内涝治理,落实全区易涝点责任人制度,争取早日解决城区“看海”问题。⑤治砂。坚持双管齐下、疏堵结合,严打河道非法采砂,鼓励推广机制砂,防止闽江咸水上溯、河床下切、堤岸不稳问题发生。 

  五、组织形式 

  区、镇(街)设立河长,村(居)设河道专管员,区、镇(街)设置河长制办公室,明确成员单位职责,加强河流保护管理和做好组织保障。 

  (一)区级河长。由区委主要领导担任区级河长,负责领导全区河长制工作;区政府主要领导担任常务副河长,协助河长开展各项工作;设副河长3名,魏道航副区长担任闽江北港段(淮安分流口至三江口合口)仓山侧河长、黄翔副区长担任闽江南港段(淮安分流口至三江口合口)仓山侧河长、王香华副区长担任城区内河河长(详见附件1)。 

  (二)镇(街)河段长。闽江、乌龙江流域仓山段所经的镇(街)分段设立河段长,由党委(党工委)主要领导担任(详见附件2),全区内河河段设立河段长,由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主要领导担任(详见附件3)。 

  (三)河道专管员。原则上流经各镇街、各投资区管委会、高新园区管委会、福州市红星农场辖区内河流(段)的各村(居),每村(居)至少配备一名河道专管员。各镇(街)可根据辖区内河段长度、河道数量和任务轻重等实际情况视情调整配置。 

  (四)河长制办公室。区、镇(街)两级设置河长办公室,由区农林水局会同区环保局、各镇(街)牵头组建,负责河长制工作的具体运行,开展综合协调、政策研究、监测发布、执法监管、督导检查、考核考评等日常工作,协调组织执法检查、监测发布和相关突出问题的清理整治工作。 

  (五)区级河长制办公室。区级河长制办公室依托区农林水局设置。设主任1名,由区农林水局局长兼任;专职副主任4名,由区农林水局、区环保局、区城建局、区市容局各抽调1位副局长担任。区农林水局专职副主任负责闽江北港段(淮安分流口至三江口合口)仓山侧有关工作;区环保局专职副主任负责闽江南港段(淮安分流口至三江口合口)仓山侧有关工作;区市容局、区城建局专职副主任负责全区内河治理、保洁有关工作;区河长办设成员若干,由区委办、区政府办、区发改局、区经信局、区城建局、区财政局、区环保局、区卫计局、区爱卫办、区土储中心、市国土局仓山分局组成。 

  区级河长制办公室日常事务由区农林水局水利科承担,由区委编办负责增加2-3人编制(事业)。区直各有关成员单位要指定一个业务科室作为河长制办公室联系科室,并建立热线联系。 

      六、职责分工 

  河长制管理按照“条块结合、属地负责”的原则,并依据《福州市内河管理办法》强化内河保洁管理,保障河道整洁、河面干净;各单位要明确职责、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共同推进做好全区水治理工作。具体职责如下: 

  (一)区级河长及河长办职责 

  1.区级河长职责:负责领导本辖区河长制工作,落实上级河长决策部署,制定和实施辖区综合治水规划、年度工作计划,协调解决本辖区及跨区域重大问题,计划安排河流管护、治理经费。 

  2.区级副河长职责:①协助河长开展工作;②承担相应河流的保护管理工作,协调解决水资源保护、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等突出问题;③督促相关部门和乡级河长落实水资源“三条红线”管控、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开展水环境治理和水生态修复,督导农村小微河道“毛细血管”治理;④牵头组织对突出问题依法进行清理整治,包括侵占河道、围垦湖泊、超标排污、非法采砂、破坏航道、电毒炸鱼、倾倒垃圾等突出问题,开展联合执法行动;⑤坚持问题导向,查找管辖河流存在的突出问题,制定“一河一策”,组织实施治理工作;⑥定期巡查相应河流管理情况,解决群众反映、巡查监测发现的问题;⑦组织相关部门定期开展责任落实情况的督导检查和涉河活动专项稽查。 

  3.区河长办职责:承接区级河长、副河长部署各项工作,承办全区治水综合规划、年度工作计划、协调全区水治理有关问题,建齐全区河流名录,完善全区河流档案等内页资料,做好一图一册一策一考评(“一图”指辖区各河道分布及河情图;“一册”指辖区河长、河段长、河道专管员花名册;一策指因地制宜、采取一河一策和一段一策进行综合治理;“一考评”指对河长、河段长、河道专管员进行考核评议)等“四个一”工作,统筹全区河流整治及管控。 

  (二)各镇街属地职责 

  1.镇、街河长职责:①负责组织实施辖区河长制工作,落实农村小微河道“毛细血管”河长制全覆盖;②负责组织相应河流的保护管理工作,根据河流存在的河道污染、淤堵不畅、生态恶化等突出问题,制定“一河一策”,建齐辖区内河流名录,完善辖区内河流档案,统筹辖区内河流整治;会同区直各相关职能部门开展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开展水土保持、封山育林,解决农村生活污水、垃圾、农业面源污染和小微企业排污等突出问题;③会同区直各相关职能部门制定和实施辖区河流疏浚、截污、修复和管养计划,会同配合区直各相关职能部门及时依法组织清障和打击侵占河道水域、破坏河岸河滩、非法盗采河砂和电毒炸鱼等联合执法行动;④定期巡查相应河流管理情况,做好突发事件处理,并及时上报;⑤认真处理群众反映、巡查监测发现的问题;⑥组织招募和管理河道专管员队伍;⑦会同区直有关部门负责在每条河道显要位置设立“河长”公示牌及设置警示等有关标志,标明“河长”姓名职务、河段范围、职责、水质目标以及该河段河道专管员联系方式等内容,接受群众监督和举报。同时聘请社会监督员对河湖管理保护效果进行监督和评价。 

  2.河道专管员职责:做好辖区内河流日常巡查、管护等常态管理工作,遇突发事件或异常情况要及时上报。河道专管员可与各村(居)网格员结合,强化网格区域内河流管理工作。 

  (三)各部门职责 

  1.区农林水局职责:负责指导、监督水资源管理保护和水功能区水量水质监测,推进安全生态水系、节水型社会和水生态文明建设,加强河湖划界确权、河道采砂管理、水土流失治理、堤防工程管护和河湖水工程建设,依法查处水事违法违规行为,强化水资源管理系统建设;负责与市水利部门对接,加强全区河道给排水调度,强化防洪排涝管理,及时开展河道冲淤、冲污等工作,保障河清水畅;负责监管农业面源、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推进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负责监督生态公益林保护管理、造林绿化、湿地保护与修复工作;负责渔业水环境质量监测和水产养殖污染防治工作,依法查处水产养殖污染及电毒炸鱼等违法行为。 

  2.区环保局职责:负责水污染防治的统一监督指导,组织实施水污染防治计划,严格落实国家和地方水污染排放标准,加强涉水企业环境监管,开展涉水企业违法排污行为的调查执法;负责组织实施全区地表水水环境质量监测,强化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控站运行管理。 

  3.区城建局职责:负责城乡生活污水处理的监督管理;负责组织实施内河疏浚、沿河截污、驳岸修砌、景观改造、黑臭水体治理等内河整治工作;负责水上运输污染防治监管;负责对接市城建委、市港口管理局等部门,推进规划范围内的航道整治及疏浚和港口码头污染防治等工作;负责对各种破坏内河有关设施行为查处。 

  4.区市容局职责:负责城区内河水面及岸线的日常保洁和管护等工作,对已整治的内河要会同各村(居)河道专管员进一步强化内河日常保洁、养护;对还未开展整治的内河,要会同属地各镇街加强河道及周边垃圾、河面漂浮物等的治理;负责对内河管理范围内的违章建设、早市、农贸市场、临时摊点的管理;负责对乱扔生活垃圾或洗涤用品,悬挂、晾晒有碍景观物品,倾倒泥浆、渣土或者其他垃圾以及未经允许在内河管理范围内违章建筑、摆摊设点等违法行为实施查处。负责依法查处渣土倾倒、垃圾乱扔乱填河道等各类违法行为。 

  5.区经信局职责:负责推进工业企业去产能和产业结构提升的节能减排技术改造和工业节水提升改造,严防工业乱排污,会同环保等部门及属地处置企业乱排污等有关问题。 

  6.区发改局职责:负责协调推进河湖管理保护有关重点项目,协调河流管理保护相关的重点产业规划布局。 

  7.区国土资源分局职责:负责指导各地做好河流治理项目用地保障;监督指导做好地下水环境监测、资源开发整治过程中地质环境保护和治理工作。 

  8.区卫计局、爱卫办职责:负责指导和监督生活饮用水监测、农村卫生改厕。 

  9.区财政局职责:负责落实区级河长制专项工作经费,会同相关部门加强资金使用监督。 

  七、工作机制 

  (一)建立集中统一的协调机制。①各镇(街)党委政府要参照区级河长办公室设置办法,相应设置河长制办公室,落实相关人员,强化集中办公,使协调工作日常化,切实形成综合治水格局。②要定期召开区级河长办公室成员单位联席会议,原则上每2周召开一次(镇街每1周召开一次),研究解决重大问题;河长制办公室实行周例会制度,及时汇总全区河长制工作情况,研究对策,明晰责权,提出建议,下达指令,监督落实。 

  (二)建立全域治理的责任机制。①各级党委政府是本辖区流域整治的责任主体,要制定综合治水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明确治理任务、进度要求、完成时限、责任单位和责任人。②各职能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协调联动,依法履行流域保护管理的相关职责,并按照“条块结合”原则,重点要抓好“四个一”:即一图一册一策一考评,加强源头治理、系统治理、生态治理,提高流域综合治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三)建立共享共融的监测机制。①坚持统一规划、优化整合、合理布局,分部门按职责开展流域水环境质量、渔业水环境质量、水功能区水质等水环境监测。②对行政区交界面、干支流交界面、功能区交界面和主要入河排污口,要科学设置监测点,做到点位互补,细化加密监测。③依托省、市水资源环境统一监测平台,健全水环境质量数据。对监测发现的情况,由河长制办公室和相关职能部门同时向有关方面通报发布,对相关部门提供的监测数据加强会商研判、科学分析,发现问题,督促有关部门查找根源、整改落实。 

  (四)建立齐抓共管的督导机制。①区、镇(街)每年年底编制次年河长制责任清单、任务清单,明确责任主体,落实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员。②要定期开展责任落实情况的督导检查,重大涉河项目专项稽查,对督察稽查情况进行通报,对发现的重大问题进行重点督办、限期整改、验收反馈。建立“智慧河流”平台,推进河务监管网格化,运用明查暗访、建立河长微信群(号),借助第三方监察,鼓励“企业河长”、“民间河长”、“社会监督员”、“河道志愿者”、“巾帼护水岗”等,发动公众参与,对河流保护管理效果进行监督和评价。 

  (五)建立协同联动的执法机制。河长制办公室要科学统筹、协调部署相关部门,对涉河涉水重要事件联合开展综合执法或专项活动,严厉打击涉河涉水违法犯罪行为。各相关部门要坚持执法主体不变、执法权能不变、执法体系不变的原则,加强河流日常动态监管,开展专项执法行动。 

  (六)建立奖惩分明的考评和问责机制。区、镇(街)执行年度河长制工作考核制度,由河长办牵头开展,考核结果与生态补偿、以奖代补等挂钩,纳入政府绩效考评和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并作为各级党政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实行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究制,对未能完成年度工作任务的,河长制办公室要定期通报,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约谈、通报批评或警告;对于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职责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环境破坏的依据有关规定进行问责。 

  (七)建立常态化宣传机制。①要凝聚社会共识,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各种媒体和传播手段,通过群众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方式,传播河流管理保护“正能量”。②加大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普及力度,及时曝光违法典型案例,提高群众水环境保护意识。③聘请群众当水环境监察员和宣传员,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一同到现场督查,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监督水环境治理的良好氛围。